3)第六百七十六章_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世《一九四二》上映之前,冯晓刚还曾经过《唐山大地震》的历练,对灾难悲剧的表现上渐趋成熟,在眼泪汪汪的煽情和悲情入骨的人性上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在原版《一九四二》中,面对不输于唐.山二十四万死难者的三百万饿殍,冯晓刚的电影保持着与刘振云一样的克制态度。

  只是通过镜头将一九四二年的大灾温故给人看,冲着镜头哭喊的画面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缓的凄惨画面一帧一帧摄入观众眼球,易子而食的画面无需哭喊也能刺痛人心。

  喜剧常与低俗为伍,悲剧常以煽情为主。

  在大灾难的背景下,任何导演和编剧都有理由安排一场,甚至是多场连环的人物苦情戏来赚取观众的同情,但是以眼泪换眼泪的方式不但廉价,而且矫情。

  即使不是刻意煽情,那种画面渲染音响轰隆下的哭天抢地带来的悲伤情绪,依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在《唐.山大地震》中,冯晓刚也不止一次的用哭喊来营造影片的氛围,《一九四二》则让观众看到昔日用力死掐的冯晓刚已经温柔许多。

  同样的大灾场面下,冯晓刚更注重通过场景的设置,自始至终的将冷峻风格保持下来,在这种风格的潜移默化感染下,观众也更容易从心底维持一种情绪,即对河.南这场人吃人大灾的悲情心态,悲剧的优质特征不是哭泣而是压抑,《一九四二》即是如此。

  《唐.山大地震》只花了十五分钟时间就交代完了地震经过,剩余剧情东扯扯西扯扯,这似乎又怪不得冯晓刚在挂悲剧卖喜剧,毕竟地震这灾难发生也就那么点时间。

  《一九四二》的饥荒延绵许久,冯晓刚这次可以切题的表达整部剧,以两条线推进剧情:一条是灾民的逃荒线,最直接,最直白的展现饥荒惨状,另外一条是政府对灾难的态度线,借以对这场天灾进行人祸方面的责问。

  两线交错并行,围绕着饥荒灾难铺呈出颇为宏大的叙事场景,饥民成匪、国.军压榨和日军空袭,多方势力的搀和之下,步步深化苦难,冯晓刚游刃有余的将饥荒悲剧推向时代悲剧的境地,使这场大饥荒中的各色人性赤裸在世人面前。

  总的来说,整部电影的前百分之八十的表现是不错的,内敛、隐忍、厚重,以一种自然的语气来讲述如此残酷的饥饿景象,不夸张但传递出了生命的苦难感,甚至还有几处刘振云式的黑色幽默,点缀了哭笑不得的痛楚。

  但是到后百分之二十时,宋铮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冯晓刚依旧没有摒弃煽情的手段,直接撕破观众还在静静思考的心理防线,将泪水和仇恨迸发出来。

  从拴柱跳下火车后发现没带小米,到他被日本人一刀刺进喉咙,再到范财主闷死了孙子,这一连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