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嬉笑怒骂皆为艺术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刘飞相比,周清泉的评论明显的要“传统”一些。

  他在开篇这样写道:“一个男孩善意重拾的成长录,一群草根英雄的生活史,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这就是《功夫》。”

  “影片没有过分的渲染夸大,而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美好的故事,武打场面突破人们认知,甚至加入虚构的想象,一部成功的无厘头的电影。

  童年时代的阿星贫寒,希望读书成为一名医生或者律师,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天真的会相信如来神掌可以炼成,孤女被欺负的时候要出手拯救,而这一切,在他被暴打之后全然毁灭,当恶意侵蚀了本来纯真善良的世界,我们能够做的只有成为世界中的恶,抛去善良和软弱,成为比所遇到坏人更坏的存在,这样也许是活着的另一种选择。

  成年之后的阿星,似乎放弃心中的善意,他将年幼的自己禁锢起来,埋没在记忆的横流中。

  其实仔细想想,何尝不是如同如今的我们?

  我们多数人已经不记得儿时的热血,儿时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梦想,其实不是我们不记得了,而是我们选择遗忘,我们总说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他立志做一个坏人,加入黑帮,勒索他人,但却从未真正伤人,以至于有着众多黑帮,他都没有进去。

  是他真的做不了坏人吗?不,只是他内心深处一直还埋藏着一颗赤子之心。

  如同我们有很多人,注定发不了财,为什么?

  记得早年有做仿牌生意的朋友,告诉我说,别人一双鞋子拿货价几十块,卖几千块,他其实也可以做,但是却总是良心不安。

  和电影里面的阿星何其相似?他看似搞笑的种种幼稚的“坏人”“作恶”,其实仔细想想,为什么他们不怕他?

  只不过是因为早就看出来,他不是坏人啊!

  回到电影,孤女的棒棒糖,火云邪神的话,这一切都成为重新点燃他善意的导火索,他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将囚笼中的自己放出来,由此才有了阿星的改变,向火云邪神打击的棒子,那一刻的阿星已经抛却了自己的生死,这才是如来神掌大成的原因,英雄主义的光芒在此时闪烁到极致。

  真正的英雄,不是满怀着正义感,意图拯救世界的人,而是饱经现实的磨难,仍旧相信心底的善良。

  阿星的人生,从善到恶最后回归善是自我的回归。

  每个人都有走向歧路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一时的迷茫,也许是因为激动之下的错手伤人,能够走出迷失自我道路的人,是值得谅解的。他们不是恶的代表,拥有着纯真的心,何时悔过都不晚。

  电影中的高手突破了我们传统的想象,不是正统功夫片人物招式干练,正大光明,武艺责任感强的形象,也不是想象中华白衣飘飘,仙侠气十足的帅哥美女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