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引申再引申_穿入聊斋当剑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乡诗那样,有一个个单独的考间,座位分布在学舍与临时搭起的考棚当中,王宵的座位在考棚里。

  大略一看,有几个人依稀熟悉,都是如他那样,平时不下苦功,跑来凑人头。

  王宵有数了,考场安排座位显然有规律,县里会先对数千学子做个大略评估,觉得你有可能考中,会安排相对较好的考试条件。

  就象班上的差生,往往都会被老师安排在后排,属于放弃的那类,这也是一条潜规则,在大致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为学业优良的学子提供一些便利。

  王宵坐了下来。

  县试只有一个白天,坐定不许走动,考试时如厕很麻烦,也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有些人在开考前不吃不喝,宁可饿着肚子考,条件好的,撑死喝碗参汤提神。

  王宵属于不吃不喝那类,将文房四宝摆好,微眯双眸,蕴养精神。

  临时搭的考棚,一排能坐二十四人,渐渐地,周围的座位满了,突有当的一声钟磬鸣响,每个人浑身一凛,面容微肃。

  时辰已至,正式开考!

  有吏员进来发卷,试卷装在一个纸袋中,先向众人展示,以示封口火漆完好。

  “可看清楚了?”

  吏员喝问。

  “完好!”

  众人纷纷点头。

  吏员撕开封口,一共二十四份试卷,附带三张稿纸,发放到每个人的桌上。

  试卷分三卷,第一卷是贴义,把经文抠去几字,重新填补,相当于填空题,共有五十题,出自四书,这没什么技术含量,考的是死记硬背的基本功,王宵很快填写完毕。

  卷二是墨义,也就是笔答经义,有两题,对经文本身作注。

  第一题: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此文出自于《孟子·万章上》,后面是:校人将鱼烹之,谎报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不难得出,此题的立意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又有三条引申。

  其一,君子的底线比一般人高。

  其二,君子有理想,物欲小。

  其三,君子自身修身养性,有教养,读书多。

  三条归纳为坏人认为君子好忽悠,但是他们不懂,君子每日三省吾身,只是不在乎而己。

  按正常解题思路,照此破题足矣,可是吴江有三千学子参考,能想到这一层的,至少过半,如果想要考中童生,还得继续引申。

  历来科举与朝政密不可分,王宵不由琢磨起来。

  现实是,大周已立国三百余载,表面的繁华下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朝廷又由年轻的太后摄政,幼主冲龄,君子可欺之以方,皇帝太后能欺否?

  王宵灵机一动,真正的破题关键,应该是下一句,难罔以非其道!

  也就是太后心如明镜,心里装的是天下万方,很难以不道的方法来迷惑她,引申出忠,顺!

  结合时局,王宵越想越有可能,毕竟主弱臣强,忠格外重要,而孟子的主张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两者之间构成了矛盾,需要协调好,既要阐明孟子的立意,又要表达出忠的中心主题,但是绝对不能沾染上宫闱事,否则是自寻死路。

  难!

  果然难啊!

  王宵暗暗叹了口气,组织了下语言,提笔书写。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离骚》又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