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五章 奏对太后_穿入聊斋当剑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宵道:“既然皆认可,想来应是无碍,我也可放心腾抄,不知四位大人可愿具名?”

  “什么?”

  四人满脸的不敢置信之色。

  还有把功劳分给别人的?

  王宵诚恳道:“尊太宗为成祖,只是雄关漫漫第一步,后续还有诸多难关,我年幼识浅,不堪当此大任,故请前辈助我,不过此事绝无可能一帆风顺,前辈们若有为难处,我也理解。”

  气氛突然沉默!

  王宵说的在理,其实把兴安皇帝移入太庙,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太后有没有决心,有没有与朝廷力争的实力。

  而太后势弱,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所以才凶险重重。

  可是回想自己,一把年纪了,一事无成,谁愿意在翰林院当一辈子的穷翰林?

  这是一个搏取天功的机会。

  成了,从此平步青云,奋流而上,光宗耀祖。

  败了,也不至死,最多罢官回老家当乡绅,把精力放在培养下一代上。

  “既然王大人相邀,本官舍命陪君子便是!”

  穆时逊现出凛然之色,猛一点头!

  “好,王大人的情,本官承了!”

  钱进又与诸人相视一眼,哈哈一笑!

  ……

  文稿呈给卫渊,卫渊越看,眉心拧的越紧,他也是官场老手,王宵这番操作不难理解,是扯着太宗皇帝的虎皮当大旗,内阁必然通过,没有谁会傻到和太宗皇帝过不去。

  ‘好小子,倒是小瞧你了!’

  卫渊眼底寒光一闪,便批示,呈递宫中。

  内阁和唐代政事堂的最大区别是,后者可以自下而上的接收信息,前者却不行,章奏由通政司呈交司礼监,司礼监挑选重要的,读给皇帝听,皇帝认为需要处理,才会发内阁票拟,没有价值,或不急于处置,留中不发。

  而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拥有直接上奏权。

  “黄锦,你说说是什么意思?”

  太后毕竟年轻,看不透里面的弯弯道,转头问道。

  黄公公略一沉吟,便道:“或许王大人是想先腾个位出来,再着手安排兴安皇帝,奴婢以为,此法确妙。”

  太后寻思了片刻,大体理解了王宵的思路,随即目光投注在了附签的四人名字上。

  黄公公轻声道:“娘娘,这四人都是不得志的老翰林。”

  “性情如何?”

  太后不经意的问了声。

  黄公公心知太后可能要提拨这四人了,却仍是提醒道:“应是犟脾气,不合群,才多年未得升迁,不过如论起才学,入了翰林院,又有哪个差?”

  “嗯!”

  太后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唤道“宣王宵,朕要问问他!”

  “是!”

  黄公公施礼退去,着人把王宵传来。

  不片刻,王宵来了,眼圈泛红,神情疲惫,但精神比较亢奋。

  “臣王宵,叩见太后!”

  王宵下跪施礼。

  太后看的暗暗点头,这才是朕的肱股之臣啊。

  当然,太后不会表现出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