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八章 太后心计_穿入聊斋当剑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京城。

  说句题外话,明朝皇帝明明大权独揽,将皇权发展到了除清朝外的顶峰,却为何仍束手束脚,斗不过文官集团?

  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皇帝的一举一动,可以透过种种途径传递到宫外,譬如吃了什么,喝了什么,晚上和哪位妃子侍寝,外面一清二楚。

  而外面的信息,皇帝只能依托于有限的几人,犯了兵家不知彼的大忌,崇祯可以杀掉一个个内阁首辅,一位位兵部尚书,却无法面对整个文官集团的碾压,正是他不明白掌控舆论的道理,这还怎么斗?

  明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自嘉靖中后期起,因工商业逐渐兴盛,产生了小市民阶层。

  这部分人,不再依靠种田为生,而是在城市里,以做小生意、帮佣、打工维持生计,具备最基础的文化知识,可以看懂朝廷的邸报,明末城市的识字率是非常高的,文官集团对舆论的控制,与广泛的小市民阶层息息相关。

  但是小市民阶层的发展,又带来了农村的赤贫化,海瑞指责嘉靖,家家户户皆净也,是他只看到了农村饿殍遍地,却没有看到城市的繁荣。

  张居正也看不明白这个趋势,强推一条鞭法,从短期看,降低了朝廷收税的成本,提高了国库收入,但从长期看,加剧了城乡割裂,城市与乡村逐渐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极度赤贫,另一个是扭曲的繁华。

  乾隆曾说,明朝亡于万历,并为后世大多数人认可,但王宵认为,明朝之亡,始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当然,王宵并不是要批判张居正,张居正不是穿越者,没有上帝视角,时人能后看三五年,已是高人一等。

  能后看十年,已是不世出的奇才,后看几十年,更是几百年一遇的栋梁之才。

  张居正能强推一条鞭,已经是有极有魄力了。

  总之,小市民阶层是一个新兴的阶层,东林党和复社,都是应运而生,扎根于市民阶层当中。

  大周朝也走在明末的老路上,如不能顺应时势,大周就是另一个大明。

  太后对舆论的利用让王宵成立复社的想法更加坚定,东南士子作为强大的政治力量,自己不去组织,早晚会有别人组织。

  王宵又暗暗看了眼北静王,北静王显然临时知晓了考题,才拉着南安王匆匆赶来。

  忠顺王得知,生怕考生和考官见太后势弱,做出不利于太后和皇帝的选择,也赶来给太后站台。

  整件事情的脉络并不复杂,太后不是什么白莲花,反极为擅于操弄舆论,不过王宵做的也是类似的事情。

  打造自身弱小,受张家欺压的人设,又自强不息,从泥坑中爬出来,这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桥段啊。

  当然了,不能仅凭一件孤案去判断太后的处境,太后不可能把自己的真实处境告诉任何人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