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八章 过载_银河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

  人体一般可承受的加速度在10G左右,比如第一个进入外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他就承受了11G左右的过载。

  这个是由于早期宇航设备的落后,早期的火箭加速度极大,经常在起飞之后的三十秒内过载达到10G左右。

  现代运载火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运动轨迹更加合理化,升空以后一般是3G左右的加速度。

  而过载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影响最大。

  过载期间不断增加的加速度,会影响人体因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压力分布。

  当航天器迅速上升时,人体内的血液就会像乘电梯脚下沉一般,血液也迅速向下部集中,使下部血管膨胀,血管壁受到很大的压力,继而导致血管中的液体向四周的组织渗透漏,使下肢肿胀刺痛。

  血液向下部集中,还将使心脏和头部出现缺血的现象,出现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出现神志不清的现象。

  为了避免这些后果出现,宇航员会穿着抗荷服装置来干扰血液的流动。

  过载会使血液向身体的下部流动,而这种装置可以避免血液在腿部过度集中。

  同时让宇航员采取适当的姿态,使用可后躺的座椅,也可可以减少头部与心脏的缺血,从而提高宇航员的抗加速度能力。

  问题是,就算是使用抗荷服,加上合理的姿势,宇航员也不可能承受高达100~125G的可怕过载。

  尽管1954年的时候,米粒家的一个军医曾在火箭加速器的推动下,秒的瞬间承受了的过载,后果就是他的视力永久性损伤。

  另外同样是米粒家的,在印地500赛车决赛上,一个赛车手在撞击护栏时,减速速度瞬间达到惊人的214G,这个家伙竟然幸运的活了下来,18个月之后又回到了赛车场。

  尽管这些事例,都说明人体没有想象之中那么脆弱,但是这些事例只能当做特殊情况来看待,而不能作为适普性。

  如果在投射飞船的过载高达100~125G的情况下,宇航员坐在上面,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血管爆裂,眼珠子被挤压出体外,是一个必死无疑的结果。

  至于拿宇航员的生命去赌那不知道多少分之一的存活率,黄豪杰做不到,同样经济上也不允许。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麻烦,毕竟质量投射器的优势就是初速快,如果初速太慢,根本突破不了卡门线,等同于自废武功。”马院士也相当的无奈。

  王光海也绞尽脑汁,想不出解决方案,他提了一个折衷的方案:

  “看来暂时只能用质量投射器来运输物资,宇航员通过运载火箭上太空了。”

  本来今天过这里打酱油的生命研究所负责人常严己,听到这个事情,不由的念头一动。

  “老板,或许维生液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维生液?”黄豪杰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维生液!对!就是维生液,我怎么没有想到。”

  “黄先生说的维生液是?”李仲庭连忙问道。

  “一种可以让人在液体之中呼吸的东西,如果将人浸泡在其中,就可以起到类似于深海鱼类在深海之中生存一样。”黄豪杰解释道。

  深海鱼类能生活在高压环境中就得益于其身体内部的水与外界压强抵消。

  而物体在受到深海中水压的情况和在高加速度情况下的物理本质类似,都是压力导致形变的问题。

  在上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利用一种人类可以自由呼吸的液体,来解决深海潜水的抗压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实现。

  直到1966年,米粒家科学家利兰??克拉克发现不慎落入氟碳化物(二氟丁基四氢呋喃)溶液中的老鼠依然可以存活。

  原来这种溶液的溶氧能力特别强,大约为水的20倍,小鼠可以自由的在溶液中“呼吸”。

  利用这个溶液为基础,科学家进一步发明了人造血液,并在1979年首次在临床上取得成功。

  可以说这种人造血液实现抗压液体的一部分功能。

  搜狗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