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九十一章 赤伶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也仅限于一些比较泛泛的了解。

  他只知道昆曲被称作“百戏之师”,而京剧在形成之初,也是大量借鉴了昆曲的表演技巧和方式,如唱念,身段,妆容,程式化的表演以及大量的武戏剧目,所以又有人说:“京昆不分家”。

  不过,不懂戏的人,大多很难分辨昆曲和京剧的区别。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于此同时李易的脑海之中却是恍然浮现了一抹鲜艳的红色,一个戏伶人穿着戏服在台上唱着。

  紧接着,熊熊烈火将其淹没。

  而一段现代的流行唱腔响起:“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你方唱罢我登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赤伶》,这是一首歌,但是也是一个故事。

  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首歌,当然了,为了歌曲,编造出了完整的背景故事,不过,有一说一,因为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还是比较罕见的。

  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戏子报国的故事,赤,赤者,红也,伶,就不需要多说了。

  赤伶翻译成白话,那就是:烈火中的戏子。

  回过神来,这场戏已经到了谢幕的时候。

  “谢幕了?”李易不由有些恍然。

  “对啊,你想什么呢?想的那么入神?”慕晴一脸好奇地问道。

  “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和戏剧有关的故事。”李易倒是没什么好隐瞒的。

  “新电影的故事?”慕晴对李易经常会突然灵感突发已经见怪不怪了,不怪,还是颇有些好奇的。

  “不算吧,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不过电影......”李易摇了摇头,《赤伶》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的话,可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赤伶的故事,本身说白了,只是一首歌的故事。

  电影虽然同样的也是讲故事,但是却不是那么简单明了。

  当然,赤伶的故事,也不是说就不能改成电影,至少,可以说,故事如果要拍成电影的话,那么《赤伶》的故事,的确可以做为主线,但是这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原版的故事,也不过是拍成了mv而已。

  而要拍成电影的话,这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决定的,因为真要拍的话,那么必然会有许多戏剧相关的东西。

  毕竟,赤伶的主角,就是一个戏伶人。

  而故事也是围绕着伶人而发展的,那么这样的戏要拍电影,必然要对昆曲,京剧等等,有更多的了解。

  同时这样的戏,找演员也不是那么好找。

  虽然说华国有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等等专业的院校。

  但是想要找到这样的演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关键是,李易也没有想好,毕竟,只是灵光乍现。

  而且,真要拍成电影的话,剧本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攒出来。

  这可没有现成的让李易直接来抄。

  除非李易只是想拍个mv短片了事,否则的话,就涉及到很多东西了。

  当然,李易的确也有一点兴致,毕竟,这类的作品,本身在国内也是极其少见的。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