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七十八章 后生可畏_怒海归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似乎并没有跑题。”

  “当然没有,不过我只想听重。”

  “在我看来,刚才所的才是重,不过既然您想知道,我还是会满足您的好奇心。”

  金尼阁感觉董南有些不可理喻,但想了想之后,还有耐心地介绍道:“第二次接触天主教,是在三年后。徐先生从京城回上海过年,途经南京时想再次拜望利玛窦神父,但神甫已去了běijīng。留守南京的是郭居静神父和罗如望神父,郭神父正在生病,罗神父接待了他。这一次,徐先生由罗神父手中领受了圣洗圣事,取圣名保禄。”

  “这么《中国札记》中的记载都是真的?”

  瞒谁都可以,就是不能隐瞒眼前这位,金尼阁沉思了片刻,不无尴尬地笑道:“有一些出入。比如他认为天主十诫遵守起来倒不是很难,只是不能娶妾这一不好办。毕竟他当时来只有一个独生子,还没有孙子。为了子孙后代能繁衍昌盛,他想纳一个侧室。”

  如假包换的名人八卦,董南一下子来了兴趣,禁不住地问道:“后来呢?”

  “罗神父坚决不同意,他对徐先生‘有没有子女,那是天主的圣意。人怎么可以违反天主的圣意和诫命呢?’徐光启先生听后沉思了很久,之后,毅然决然地对罗神父,‘子孙可以没有,但是天主的诫命断然不可违背,只有祈求天主赏赐。’于是欣然领受了洗礼。”

  这个版本比利玛窦那个版本更猪血,看他那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又由不得董南不信。毕竟徐光启进教后,在解释天主教道理的好处时,同样不吝溢美之辞,:“其法实能使人为善……其法能令人为善必真,去恶必尽,盖所言上主生育拯救之恩,赏善罚恶之理,明白真切,足以耸动人心,使其爱信畏惧,发于由衷故也。”

  直到抵达还是一个镇的上海,亲眼见到“潘半城而徐一角”,同为朝廷忠臣,却依然过清贫的徐宅,董南才明白什么叫清官,什么叫高风亮节。

  潘家潘恩、潘允端父子两代为官,都是衣锦还乡,极尽荣华。尤其潘允端,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用地七十余亩,建造了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潘园”,也就是后世的豫园。气势浩大,几乎占了半个上海城。

  而徐光启所的居住的地方虽名为“九间楼”,并不是指有九间房。踏进他那低矮的寓所时,老大人正在案前奋笔疾书,房间仅一丈见方,除农桌、书柜和椅子外,墙角放着一张床,身边只有一位老仆帮他做些杂事。

  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到如此程度,这在大明的官宦之家是难以想象的。董南感动不已,连忙示意侍卫们出去,并心翼翼的站到一边,生怕惊饶了老大人的雅兴。

  “我的上帝,真是金神甫吗?”

  “再次见到您很高兴,我亲爱的兄弟。”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