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六章 月旦雅评,刀光剑影,血水飞溅_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冒昧的请教蔡总长,若然我品评的《论语》是二等?那当世可有一等品评论语之人?可有一等一的《论语》品评著作!也好让在下有学习效法的门径。”

  这个…

  任凭谁都能听出来,这是何晏在故意刁难蔡昭姬,文人嘛,有傲骨的,谁被品评个二等,心里多少总是不舒服的。

  哪曾想,蔡昭姬不假思索,当即回道。“何公子既然发问,那我便多评几句,当今评《论语》第一者,乃是太学总长、大汉司徒,也是我那弟弟陆羽!”

  “早在五年前,羽弟便写出过一本《论语心得》,如今就在太学书斋内,任太学生们借阅、品读,既何公子好奇,那我便问出一、二,讲出一、二。”

  这《论语心得》是陆羽特地写给昭姬姐的。

  那时候…

  她痛失父亲,每日以泪洗面,陆羽便默写出《于丹·论语心得》,打算用现代人对论语的体会,去劝慰昭姬姐。

  哪曾想,昭姬姐亦是过目不忘,看过几遍后,早已是倒背如流,且奉为心中的宝藏!

  心念于此…

  蔡昭姬开口道:“请问何公子?何为论语中提及的‘三十而立’?”

  “这个再简单不过。”何晏脱口答道:“这出自《论语·为政》篇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顾名思义,便是三十岁前后,男儿当有所成就!”

  何晏把他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广义上的理解娓娓讲出。

  不少台下士子点头称是。

  蔡昭姬却摇了摇头。“羽弟在《论语心得》中提及的三十而立,便不是这个意思?按照何公子的理解,试问,当今他天下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三十而立?纵使孔夫子也没有做到,纵是曹司空达到如今的成就也早就已是不惑之年…”

  讲到这儿,蔡昭姬的话语中更添了几分循循善诱。

  “我羽弟的理解,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坚定。”

  “孔子是在三十岁时学懂了礼数,故而,说话做事时就有了把握,而我们亦应该在而立之年时找准目标…从容不迫、自信的去实现目标!如此,就完成了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心灵上的提升!”

  “管中窥豹,只凭‘三十而立’这一条,便已能佐证何公子这《论语集结》与吾弟《论语心得》之高下!诸位士子不妨均品评一番!”

  蔡昭姬的一番高论,引得台下一阵鼓掌叫好之声。

  似乎,就连曹操亦是有所感悟,更别提…曹昂、曹丕、曹植等人。

  众人纷纷寻思着,等这月旦评散去,可得去太学书斋借来陆羽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