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6章 黄河之源_黄河镇妖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飘天文学

  第396章黄河之源

  天亮之后,我们继续出发。

  预计最迟傍晚,我们就能抵达黄河源头。

  唐娇娇很好奇的问庞大海:“大海哥,黄河的源头是不是特别的气势磅礴?我真想看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到底是怎样一种奇观?”

  庞大海说:“那可能你要失望了!”

  “为什么?”唐娇娇问。

  庞大海正色道:“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气势磅礴,千里奔腾汇入大海。很多人没有亲眼见过黄河源头,都以为黄河源头的水势肯定更加凶猛。其实你们都错了,黄河的源头完全不同于你们的想象,黄河的源头很小,非常小,只有碗口那么大一个泉眼!”

  庞大海说到这里,伸出双手比划了一下。

  不要说唐娇娇,就连我们也全都呆住了,什么?!在我们的认知中,赋予黄河的形容词都是“奔腾”“怒吼”“咆哮”,足见黄河水势的凶猛。千百年,黄河既哺育了沿岸百姓,也给沿岸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所以,我们就算是抠破脑袋,也绝对无法将一个碗口大小的泉眼,跟黄河联系起来。

  我们每天都在吃饭,碗口有多大,我们都很清楚,碗口那么大一个泉眼,冒出的泉水最后竟然可以变成浩瀚奔腾的黄河,这大自然的构造未免也太奇妙了吧!

  见我们满脸的不相信,庞大海便一本正经的跟我们讲了起来。

  黄河源位于青海腹地,河源有三,一为扎曲,二为卡日曲,三是约古宗列曲。

  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是以五个泉眼开始,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园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人们根本想象不到,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涓细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据古籍记载,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国河。

  相传,早在尧舜时,黄河就是一条有名的害河,在著名的古籍《尚书?禹贡》中,曾有过夏禹“导河积石”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黄河的最早记载。

  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因为唐代起,中原人民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特别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而黄河源头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要道。

  唐代贞观年间,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

  公元821年,唐使刘元鼎出使吐蕃,还曾专门考察过黄河源。

  至此,人们对黄河源头已有相当的认识。

  到了元代和清代,中央皇朝曾多次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