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四、轰炸机_双鹰旗下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700马力以上的动力是基本上无法办到的。

  “经理,想要让这么重的飞机飞上天空,我认为至少需要650马力的马动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即使是在整个帝国内,恐怕也没有任何一家发动机工厂能够制造出如此功率的发动机出来。单翼机这是方向,最近的两年的“维克多大公杯”航空竞速赛前几名获奖飞机都是单翼机,在未来单翼机绝对会统治天空。问题是作战飞机需要在上面安装机枪和弹药,而且机身也需要特别牢固,不可能做得像那些竞速飞机一样轻。”多尔曼摇着头说道。

  和目前流行的飞机不同,这架战斗机并没有采用此时普通的双层机翼,而是采用了航空竞速比赛中才会采用的单翼机型,甚至于还是采用了下部悬臂式机翼结构,这种大胆的设计在目前被认为是十分冒险的。

  “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和发动机是总公司的事,我们只需要将机身仿制出来,现在立刻让技术人员将所有的机身数据测绘出来。飞机的发动机需要拆下,明天就要运去的里雅斯特那边的机械工厂。”施特莱彻说道,“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风洞实验,看看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没有。”

  施特莱彻当然比多尔曼知道的东西要多一些,他知道在萨尔茨堡或是布达佩斯的机械工厂,有时候会研制出一些“划时代”的东西出来。

  自从欧战爆发以来,交战的各方在空中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在帝国的“福克”式战斗机和菲尼克斯Do.Ⅱ两种战斗机投入使用之后,帝国陆军航空队取得了一些优势,而作为帝国最早研制飞机的伊斯莱亚飞机制造厂和埃特里希航空公司却没有拿出什么亮眼的机型出来,这让两家公司的科研人员倍感压力。

  伊斯莱亚公司是维克多大公一手创办并且持股最多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问题是帝国几大飞机制造公司都曾得到过维克多大公的资金支持,并一直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在经营状况好转之后,维克多大公转让了自己所持有的大部分飞机制造公司的股权,但是在军方飞机招标时并不会给伊斯莱亚公司特别的关照。

  比如在最新的陆航和海军航空队招标中,伊斯莱亚公司就双双失利。

  对这两种单翼机的研发也许是种新的机会。

  “但是这些飞机是从哪里研制出来的呢?”这是多尔曼教授一直到死都没有弄清楚和探究到的疑问。

  在陆航的招标竞争中失利,施特莱彻在见到皇储时难免会抱怨几句,而维克多大公给他的建议是让他把精力转移到海军航空兵的招标上来,海航需要一些能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海军航空兵规模就要进行大的扩充,这在航空界并不是什么秘密,从香布伦宫回来的施特莱彻仅带回了维克多公的一个建议和一个疑问。

  但是施特莱彻懂得维克多大公那句疑问背后隐藏的含义,就是他对目前只能投掷性50公斤航弹的轰炸飞机能极为不满。

  而现在伊斯莱亚公司正在做的,就是由多尔曼亲自主持设计的“ELB05”试验型攻击机项目,这是一款以伊斯莱亚飞机制造厂在陆航竞标中败给“福克”式飞机失败ELSTK04原型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轰炸机。

  施特莱彻和多尔曼希望这种飞机能够挂载一枚250公斤以上的航空炸*弹执行任务,而发动机功率问题这才是制约这款飞机研制的最大障碍。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