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革命(第二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坐力。直观来说,在火炮开火的时候,火炮不动,只有炮管向后后座,然后再向前恢复原样。”

  在前往火炮靶场的路上,于马车上给大帅进行起“火炮扫盲”来,此时他显然忽视了一点——正是大帅力主引进速射炮,甚至不惜拒绝生产架退炮。

  “由于整个火炮不会出现移位,发射速度和精度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并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大幅度减轻。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并使火炮的基本结构趋于完善。而现在豪内森工程师发明的这种水压气体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之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之液体因受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即发生一种抵抗力,以制止炮身后坐。

  复进机系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之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之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话声微微一顿,提及射速时甚至有些得意的说道。

  “之前最先进的管退火炮——也就是我们参照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缩小口径制成的75毫米速射炮,一般每分钟发射3到4发就算非常不错的了,而采用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的野战炮射速提高到每分钟15发以上,这是近四倍的增长,如果与克虏伯行营炮每分2发的射速相比,就是提高了五倍……换句话说,一门新型75毫米野炮可以对付五门炮,而在精度上,由于无需每次炮击以后,重新退回校对,可以参照之前的落弹点进行修正,它的精度大幅度提高,这是之前火炮绝对无法相比的。”

  他的话让唐浩然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一门历史名炮——法国75小姐炮!一种划时代的陆军野战炮,可以说其一出现实即改变了战争,其采用的液压式制退复进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科学成果,解决了火炮的后座问题,大大提高了射速和精度。安装了过制退复进机和没有安装的火炮相比,几乎后者所不能正面对抗的!在其发明以后,之前所有的野炮就全部过时了。

  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坚持发展速射炮,海军是如此,陆军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早在3年前,阿姆斯特郎就发明了成熟的英寸管退速射炮,而各国陆军用速射炮的研发却极为落后,依然是一色的架退炮,甚至管退炮不过只停留在想法的阶段。

  如果说后世给予了唐浩然什么经验,那恐怕就是对新技术的重视,他相信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弥补中国在各个方面与列强的差距,在工业生产上是如此,在军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