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晚清财政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年(1908),清政府的岁入突破两亿两关口,用了五年时间便使规模又扩大了一倍。相较之下,晚清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张速度比前清要快得多。

  光、宣时期财政收入一揽表(注:《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货六;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六六,国用考四;卷六七,国用考五;卷六八,国用考六。)

  士兵的收入就很难找到了.因为楼主所说的士兵我不知道指的是袁世凯的新兵还是清朝的"旗兵"和"绿营"更是湘军,淮军的"勇营"的收入.

  当今银子的价格是1400每公斤,按一公斤=32两的旧制.那么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47块钱左右.

  如果按现在的.一公斤等于20两的新制,那么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70块钱.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它是衡量国家财力的重要指标。清代的财政收入规模体现出两种发展倾向:从绝对数额上看,它呈不断扩大之势,尤其在晚清出现了急剧膨胀;从收支关系的角度讲,**战争特别是咸丰之后,由于财政支出的同时扩张,入不敷出的局面日益严重,其收入规模又相对显绌。

  清代前期,财政收入总量不断上升,但增长幅度不大。现将此间清政府的岁入总额列表如下。

  表1清代前期财政收入规模简表(注:何本书:《清代户部诸关初探》,载《南开学报》1984年第3期;《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货六。)

  年代岁入总额(万两)

  顺治九年(1652)2,428

  康熙二十四年(1685)3,123

  雍正三年(1725)3,585

  乾隆十八年(1753)4,069

  乾隆三十一年(1766)4,858

  乾隆五十六年(1791)4,359

  嘉庆十七年(1812)4,013

  道光二十一年(1841)4,125

  据表1可知,在长达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前清财政收入规模由顺治初期的2428万两增至乾隆中期的4858万两,总量增加了一倍,乾隆末年后又略有下降。但是,考虑到顺康之际正处经济恢复的非常时期,这一增长速度又须大打折扣。清初的赋税政策基本上承袭晚明,加之战争造成的经济衰敝,财政收入总量自然不可能达到应有规模。若以大体相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点进行考察,雍正以后直至**战争之前,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一直在4000万两左右上下波动。同如此漫长的时段相比,这一发展速度可谓缓慢。

  **战争后十年内,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持在三、四千万两左右。咸、同年间的收入缺乏史料记载,但其数额当不会增长太多。虽然在此期间产生了厘金这样的新税目,但为镇压各地起义而导致的军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