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黄石公_开局楚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是布局天下,制定全国战略。

  君不见某位红老总,没有具体指挥某一场战役,可主要是布局天下,在建国后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元帅。

  “韩信领兵五万,西出函谷关,兵进魏国,攻略河北!”

  “龙且灵出兵齐国!攻略齐国!”

  “寡人,坐镇洛阳,统筹后方!”

  项羽下达着命令。

  众人欣然领命。

  只有项羽,心中有索然无味之感。

  咸阳,有着庞大的军工制造,有着十万人的工匠负责制造武器;有着关中,巴蜀等地,大约是二十万精锐。

  进入总体战的时刻,可一个月内,招募大约是六十万大军。

  还有一些亲近楚国的诸侯国。

  在东方,散落的诸侯国根本无力反抗。

  大势在我,战争还未开始的时刻,就是结束了,区别也只是战争维持多久时间,是三年内完成统一之战,还是五年内完成统一之战。

  ……

  片刻后,众人退去,只剩下张良。

  项羽问道:“从没有人可无师自通,皆是有老师。刘邦之学,来自张耳,来自信陵君;寡人之学,来自叔叔项梁,爷爷项燕;先生之学,来自何人?”

  张良已四十六岁,算是老人了。

  张良说道:“臣一生所学,来自黄石公!”

  “黄石公,是那位大贤?”项羽询问着,隐约怀疑,黄石公是卫缭的马甲,或者说卫缭是黄石公的马甲。

  张良说道:“不知!”

  “据说,黄石公传授我一卷兵法后,飘然而去,至于其中的隐秘,说不得!”张良略有所指导。

  “原来如此!”

  项羽说道:“子房,关中后方稳定,运输粮草,器械等,就靠你负责转运了!”

  “臣明白!”

  张良说道,退去。

  不久之后,张良送来黄石公留下的兵法。

  项羽翻阅着,却是笑了。

  留下的兵法,本质上是《太公兵法》,姜太公所著。

  史书记载,张良在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谦恭有礼,甚至跑下桥去捡黄石公的鞋子,赢得黄石公“孺子可教”的赞誉,于是就把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

  奇怪的是,无数人读过太公兵法,但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却只有张良一个人。

  是张良天赋过人,举一反三,还是除了黄石公传给张良的,其他都是盗版的。

  项羽闭上眼睛,仔细思索着。

  张良遇黄石公的事,没有第三人在场,自始至终只有张良和黄石公两个人。那么问题来了。

  这件事可能是张良杜撰的。

  那为何如此?

  张良似乎要证明,他只是普通人,因为得到奇遇,得到天人传授,才走向崛起。

  本质上一般。

  就好似斗破当中,消炎因为遇到药老才崛起,没有药老,消炎只是普通人。

  可事实上,消炎没有遇到药老,也是资质顶级,未来可成为斗皇,斗宗。

  记得有本小说,叫斗破之我的戒指呢。

  猪脚没有药老,可照样是一代天骄。

  张良的能力来源脉络清晰,是来自于遗传和家庭熏陶。

  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担任过韩国五位王的丞相,秦灭韩国时张良家还有三百多奴仆,也算得上大富之家。

  有了这样的政治资源和财富,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耳闻目染之下,张良又是天资出众,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

  再加上张良自小体弱多病,长于读书思考的性格,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就不足为奇了!

  黄石公,应该是张良在虚构的一个人物。

  “卫缭,是参谋长类人才,善于出谋划策,可不善于临阵指挥;同样,张良也是一位出色的的参谋长,却不是出色的将领!”

  项羽隐约有一些猜测。

  忽然发现,在竹简当中有一个绢帛,上面有一副图画,还有各个小篆,讲述着天人奥秘。

  ……

  PS:求收藏,求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