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7章 反响_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压力太大了。”雷君走后,陈元光若有所思。

  已经从商界小白进阶成为精通企业经营的初级资本家,陈元光很清楚电动汽车行业的残酷,尤其是华国的电动汽车行业。

  华国这种新兴行业都特别卷,卷到最后只能剩下寥寥数个玩家,目前来看,小米要想抢到其中一张船票形势不容乐观。

  “他当然压力大,智能手机领域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该争夺的市场都已经被各大厂商分配的差不多了,在手机领域很难有突破性进展。

  所以当时才会去造车,问题是造车并不像手机那么简单。

  用户对小米的期望和小米对自身的期望很容易出现错配。”林甲说,她很关注各种商业动态,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说陈元光是站在时间跨度上,以结果为导向来看待问题的话,那么林甲就是从现实出发,以自身视角去分析问题。

  陈元光想了想:“小米造车还是有自身优势在吧?

  供应链管理、资金优势、人才积累、销售渠道,这些小米其实都有基础,华为跨界造车不也效果不错么?

  有华为在前,小米应该也能有一个相对不错的结果。”

  林甲把手放在办公桌上,然后用手托住下巴,神态有些疲惫:“道理是这个道理。

  恒大、乐视这些企业当时宣布造车的时候同样有这些优势,这些优势它是决定你成功的组成因素,但是不代表有这些因素就能成功。

  我觉得小米的问题还是进场太晚,华为已经够晚了,靠着之前积累的口碑勉强卖得不错。

  小米至少还要两年,两年后整个市场只会更加激烈,他们又不想继续走极致性价比路线,这样拧巴的心态,会导致小米造车未必能像他们所以为的那样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林甲眼睛微微眯起,给陈元光的感觉和大学时候上商业分析课,分析商业案例一模一样。

  陈元光很配合地充当捧哏:“拧巴是什么意思?”

  林甲问:“提到小米,你会想到什么?”

  陈元光说:“性价比。”

  林甲点头:“没错,问题是他们一直想摆脱这个标签。

  想摆脱这种定位,性价比意味着利润率低,利润率低对于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你享受的估值就低。

  小米手机条线不管是红米单独拆分成一个品牌,还是小米新建Ultra产品条线,都是为了进军高端品牌,把小米和性价比这个标签逐渐脱钩。

  但是效果不太好,他们造车,肯定不愿意回去走极致性价比路线,那不等于这几年来花的心思全部白费。

  小米汽车回去走极致性价比路线,然后把小米手机的品牌营销和高端尝试全部破坏,他们内部会非常非常拧巴。

  小米造车想成,想在牌桌上玩下去,必须走性价比路线,不走友商都会逼他们走。

  而走性价比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