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2章 最后的家底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岌岌可危。但是现在,李春旺再用邓希诏和曹文衡的矛盾攻击他,崇祯立刻就会生起疑心。

  他会怀疑,下面的群臣中是否存在某股势力,想要取周延儒以代之,然后左右朝政?

  既如此,周延儒反而不能轻动。

  “爱卿言之有理,着令,免去曹文衡辽督之职,命傅宗龙接替。”

  从始至终,他也没提怎么处置邓希诏。

  因为相比起外臣,崇祯更加信任太监。

  这一次还好,崇祯十一年,右佥都御史赵光巡抚密云,揭发邓希诏罪名。崇祯召回后,让分守中官孙茂霖核实。

  太监当然会维护太监了,孙茂霖蓄意遮掩,反咬一口,结果导致赵光被充军广东。

  可以说,崇祯在太监的任用上,比起他的哥哥来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明是讨论吴桥兵变的应对之策,结果弄到最后,无辜的曹文衡被免职了。

  至于温体仁、王万象等人提议的调动关宁军平叛,崇祯未给出任何答复。

  曹文衡接到消息,并无任何愤怒,哈哈一笑,利索地交接了差事。

  他也没有回京师点卯,直接南下山东。

  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就在他南下山东的时候,张振秀也走出了广渠门,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两人都接到了左梦庚的通知,心知未来即将有大变化,他们继续留在朝中不免危险,干脆趁着朝政混乱的机会全身而退。

  四月十五,朝廷接到刘宇烈兵败的消息,从那以后,却没有任何动静。

  两方势力依旧在崇祯的犹疑中,就主抚还是主战,争执不休。

  两边依次出招,都希望能够主导局势。

  先是温体仁指使宁海州、大嵩卫、成山卫的官军进攻登州,希望抄叛军的后路。

  奈何叛军早有提防,李九成亲自坐镇登州。

  百战精锐的东江镇打这些腐朽不堪的卫所兵,摧枯拉朽一般。

  宁海三地的援军不但没有起到和刘宇烈东西对进解除登莱之围的作用,反而把原本就孱弱的防御力量葬送一空。

  温体仁一方的第二个动作,就是责令皮岛副将黄龙从海上攻击登州。

  黄龙尝试了一番,失败而归。

  主战派连续两个动作全都以失败告终,周延儒觉得自己又有机会了。

  他让刘宇烈稳住局势后,再度同叛军谈判招抚。

  刘宇烈此时已经得知徐从治死于叛军炮击,同时也得知莱州城内众官员有心招抚,于是派出张国臣再和孔有德、李九成等人谈判。

  之前屈宜扬数次奔走不见成效,张国臣却觉着自己可以。

  因为屈宜扬是陕西人,而他是辽东人,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有同乡之谊。

  见到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后,张国臣极力用老乡的关系劝说,希望叛军答应招抚。

  殊不知,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最恨的,恰恰是辽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