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7章 水土治理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两白银,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左梦庚在巡视的路上,多次和内阁进行磋商,最终决定将这笔巨款全都应用到北三省的生态恢复上。

  如此一来,最起码十年之内,中枢再不需要往这三个地方投入一分钱。

  没了这个巨大的负担,对于全国的经济建设将会有着巨大的利好。

  “山西南北走向,汾河贯穿其中,如同人的脊柱。治理好汾河,就能让这表里山河重新焕发生机。”

  行走在山西的大地上,看着山地之间光秃秃的黄土、乱石,左梦庚只觉得触目惊心。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人烟稠密之地。

  过度繁衍的人口令自然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人们为了生存,不停从自然当中索取,动植物全都成为了人们生存的资料。

  结果就是,群山失色、大地贫瘠,高处下来的流水不停冲刮着地表,把滚滚泥沙带入汾河,又进一步送入黄河,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泥沙的含量。

  偏偏汾河两岸又是山西精华所在,各大城市基本上都在汾河两岸。

  可以说,山西段要想治理好黄河,首重汾河,但源头又在东西两侧的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

  “钱,国家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粮食,国家也准备好了。那些战俘,也会给你们留下充当劳动力。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都可以让他们去做。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十年之内,让这些大山重新变绿、变清,让各处河流也变的清澈。”

  站在汾河岸边,左梦庚对山西上下的官员们下达了指标。

  前来山西做官的时候,这些人已经知道了未来的任务。不过真的实地看过之后,他们还是感觉到了工作的难度。

  “陛下,我们需要技术支持。植树造林要根据环境来搞,可我们不是林业和环境专家,不知道什么地方该种什么树。”

  沂州市长王士禄虽然年轻,但是勇于任事,说出了许多官员担心的问题。

  让他们植树造林没有问题,但该怎么做,他们全都不懂啊!

  左梦庚笑道:“令祖就是林木专家,你怎不去请教一二?”

  王士禄是王士祯的哥哥,同样是新城王氏的年轻俊杰,他的祖父王象晋在农林方面的造诣登峰造极。

  王士禄脸色古怪。

  “家祖研究的都是果木,和绿化植被颇有不同。”

  左梦庚却不这么看。

  “在环境恶劣的地方,固然需要抗旱耐活的树木。但是在这汾河两岸的平原地带,除了必要的耕地之外,完全可以将植树造林和果林经济结合起来。虽然说国家承担了你们的财政,但你们也同样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谋求发展嘛。”

  一席话立刻让官员们茅塞顿开,赫然发现之前钻了牛角尖。

  事实证明,建国初期,官员们的主观能动性还是非常强烈的。现在给了他们表演的空间,他们立刻拿出了喜人的成果。

  寿阳县长就想到在两山相夹、雨水冲击最狠的地方修建逐级梯田。

  如此一来,被山洪冲下来的泥沙不会就此流失,而是堆积在这些梯田里。

  平日里,农民们可以在梯田里种些庄稼,算是增添部分收入。即便被山洪所毁,损失也不大,不需要心疼。

  但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却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就连左梦庚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居然有人想到了后世普遍采用的治理办法。

  他不但对寿阳县长大加褒扬,还立刻下令,将这个办法向山地多的地区进行推广。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