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96章 非洲:望海城和发展_美洲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是换装。

  但真实情况是,它的对面就是莫桑比克海峡,是当时具有仅次于英法非洲海军的葡属非洲舰队。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美洲之战后,汉国对世界各国的威慑力。

  “内务府开支目前还算平稳,每年可以盈余超百万华元……”

  机器的轰鸣声,就像是炸雷一般,不断的敲打在所有人的脑海。

  “汤公,这是汉国送来的制铁机器,有了这些炼铁炉和生产线,咱们海东国,未来产三十万吨钢铁,没有任何问题……”

  “启禀汤公,我国目前只有财政,基本已经到头,再想增长,已经极为困难,依在下之见,目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至于最后的“特制食堂饭”,则用一句“虽尧舜不过如此”来概括。

  整场战争中,看起来表面上海东国只提供了五万大军,但其实这只是假象,真相是,整个海东国,同时还提供了超过十万的土著劳工,以此帮助大汉帝国在最关键的时候,拿着最宝贵的“性命”,填了最没用的战线。

  “汤府下属产业,除去去年的那些传统企业外,今年新增制烟,制皮等原材料加工企业……”

  靠着这种“不怒自威”的威慑,类似海东国这样的附属国,度过了长达几年的“安逸期”,甚至哪怕到了现在,在很多海域划分上,占据主动优势的葡萄牙殖民者,之所以愿意让步,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大汉帝国内部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让他们相信的威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汉国的名声“太臭了”,哪怕是汉国的附属国,葡萄牙人都得留一手。

  但是在望海城发展起来后,这种外贸带来的好处,反而越来越成为了制约海州岛发展的负担。

  尤其是在如今海东国移民放缓的情况,这种在和平时期,保持如此多大军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了海东国上下的“排斥”。

  整个“缩编换装”计划,总共需要裁撤至少一万五千人,将总人数控制在两万五千人的规模,其中多数都是陆军。

  而这个所谓的“望海港城”,基本建筑轮廓除了修建了更多的炮台塔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其后方,链接着一条通往内陆地区的铁路。

  而这一点和当初的“老望海城”很像,地处西南的望海城,靠着进出口贸易的补充,一步步发展自身的实力,最后完成了“过江虫”吞掉本地鼠的奇迹。

  成为汉国的小弟,不仅仅有修建铁路,援助工业的好处,还有给自己“树敌”的风险。

  望海城之地,位于海州岛西南沿海,这个地方,刚刚好具有一个天然的良港,在当时那个什么都没有年代,确确实实给整个望海城,乃至望海军带来了“财”和发展的生命力。

  而葡萄牙人的“过分之举”,自然引起了海东国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