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4章 战后的日本_美洲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自求多福”。

  毕竟在他们的时代,基本都是处于大汉帝国的影响之下,南洋的大米通过贸易,将整个日本的米价都平抑了下来,甚至因为北美小麦的输入,现在日本人吃面条,面包,馒头包子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包子里面的肉相比于汉国的份量还很少,但从整个时代来看,确确实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船靠岸的之后,竹三郎拎着包,就跳下了商船的甲板,直接“砰”的一声落在码头的水泥地上,因为军用皮鞋结实的缘故,发出的声音也更加引人注目。

  田野拓看着眼前这个穿着他锃亮皮鞋,因为皮鞋增高的原因,比他高一个头,穿着笔挺灰色军装,给他敬礼的竹三郎,整个人就像是一种见到“神仙”的感觉,以至于他说起话来都有些哆嗦,整个人都一种“天变了”的感觉。

  要知道早之前没有进入工业化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日本可以说“民风淳朴”,个个都是“良民”。

  看着张大嘴巴的田野拓,以及那个一直偷听的车夫,竹三郎只是用平时对待下属的语气说:

  “继续拉车,不该管的不要管!!”

  而在横滨的这家照相馆,明显要比他见过的很多照相馆要大,甚至仅次于他在金山见过的那家。

  这种经济形势,也是战前日本之所以会这么拼命帮助汉国打赢战争,不惜伤亡百万人的主要原因。

  “三郎,你怎么穿这个衣服啊??”

  该协定规定,汉国“有条件”的向日本转移一部分汉国已经不需要分产业,这些产业涉及纺织,冶金,钢铁等。

  这些从事人力车的日本人,多数都是横滨附近,以及偏远地区的农民。

  曾经的日本其实也是如此但也因为后来工业的进步,其中大部分类似日常使用的小商品可以自己生产后,就利用本土制造的优势,以及价格优势,夺回了日本国内市场,甚至更进一步,打入了东南亚和远东沿海地区。

  自那日之后,竹三郎就对人力车夫这个行业失去了信心,刚刚好那个时候幕府招兵,为了三百华元,他也就豁出去了。

  田野拓在这么多人时候,有些不好意思解释他为什么会进入到宏光制造这样的汉式企业,只能将话题引到竹三郎身上的那身“皮”,而且如果他田野拓没有看错,这身衣服是他当初在汉国街上看到过的,当时那些搂着美女的汉国军官就是穿着这种衣服。

  “唉,我要是汉国人就好了!!”

  大多数日本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年轻人,说国语的概率要比说“传统日语”的可能性高至少五倍。

  但在进入到了工业化之后,整个日本的社会的经济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而最明显带有一个标志就是“驱赶”。

  (在目前的日本社会中,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日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