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0章 汉俄:置地条约与高加索_美洲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上就是一个山头土匪聚集地。”

  “治理这种地方,基本就靠两样东西,弯刀和蜜糖,你和他们说仁义,他们不会听,甚至还会觉得伱傻,至于国内某些报纸说的山区民风淳朴,反正我是没见过拿土枪抢劫军资的民风淳朴!!”

  (刚来的时候,某个部落抢夺过路军车,杀了几名辎重兵,后来杀了一波,才止住)

  “总而言之,这个鬼地方,打仗不好打,到处都是弯弯绕,很容易迷路,打起来也麻烦,敌军只要往山头一钻,就不好找了。”

  “若是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部族打好交道,毕竟,这帮本地人,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这是司徒君庭写给内阁的电文。

  全篇用了大量白话,本来按照汉国文官的惯例,这种白话,基本没有人写,但谁让刘鹏最近“心血来潮”搞什么白话风,提倡说白话。

  只不过这玩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目前的汉国又不是后世的神州,不会生出文言文不如白话,甚至废除汉字的想法。

  相反,此时的汉国可是最维护汉家文化的国家,从正式官文以及奏折中就可以看出,主要还是文言文,毕竟要是用白话,那帮文官,确实丢不起这人。

  (此时的白话文,在汉国多是报纸,乃至文学作品上,正式的,有文化的,普遍还是用文言文)

  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武官,毕竟对于武官来说,说白话比“文绉绉”的文言文更好。

  毕竟,大家是来打仗的,不是来考科举的。

  亚美尼亚,奥斯曼高加索下的一个地区,或者说,就是全部,毕竟在失去格鲁吉亚乃至阿塞拜疆之后,整个高加索留给奥斯曼的地方实际也已经不多了。

  此时的亚美尼亚街头,往往会出现一个场景,穿着夏装的亚美尼亚女人和他们的汉国“男友”。

  当这个亚女汉男的组合,走在大街上时,除了一些亚美尼亚“青年”会感到愤怒,其他都会露出和善的笑容。

  毕竟对于那些一辈子生活在“贫瘠”中的亚美尼亚人来说,这帮远道而来的汉国人可真有钱,他们不仅有大把的“华金”,还有一些从未见过,吃过,用过的商品。

  毕竟亚美尼亚是一个内陆地区,还是在高加索这样的山区,道路本来就不怎么通畅,像自行车这样已经普及世界岛产品,甚至都不怎么多,毕竟奥斯曼帝国内部的“税收”可不少。

  而像手表这种汉国也才慢慢普及的“奢侈品”,更是可望不可及。

  汉国人,或者说汉国军人,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就像一个见过世面的“海龟”,和一个几十年没有出过村的少妇,这个少妇天然对天天路过家门口,“英姿飒爽”,诗书才情的少年郎感兴趣。

  当然,对于那些土耳其人来说,也算是个好事,毕竟有了亚美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