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2章 时间线二(3)_崩坏3rd之持剑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终于安定了下来,所以他们愿意相信明朝这个新政府,再加上明朝以发行纸钞是避免征铜扰民等弊端的“便民”措施为理由,因此宝钞的发行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注:时中书省及在外各行省皆置局以鼓铸铜钱,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上以宋有交会法,而元时亦尝造交钞及中统、至正宝钞,其法省便,易于流转,可以去鼓铸之害,遂诏中书省造之。《明太祖实录》)

  发行纸币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那帮不懂经济学和货币的傻【哔——】(消音)他们发行了却不知道要将纸币回收销毁。

  又由于当时是以桑皮纸(“以桑穰为料“)作为制作宝钞的原材料,纸质较差,从而导致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

  准确来说明政府也不是没有回收过旧钞,但是他们是怎么干的呢?洪武十三年(1380年)立倒钞法,允许以旧钞向国家换新钞,但要缴纳工本费。换新钞票还要加钱,这种亏本的买卖哪有傻子会做,因此这倒钞法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从这之后,在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永乐二年(1404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积之市肆,过者不顾”;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在林羽给朱元璋的奏章中,他先是阐明了货币的本质,接着以西汉的白鹿币和元朝末期大量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为例讲明了货币的发行与管理如果控制不当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奏章通篇的内容用白话文书写,文字简洁,浅显易懂,针砭(biān)时弊,直指要害,叠起来跟一本书一样厚。

  在奏章的最后,林羽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首先将造纸原料换为纤维较长的棉、麻等植物,这样造出来的纸张光洁坚韧、挺度好,耐磨力强,经久流通纤维不松散、不发毛、不断裂。

  同时造纸时在铜丝网上雕刻人像或各种图形,当纸浆经铜丝网抄纸时,按铜丝不同深浅程度,使纸张呈现不同厚薄或凹陷,即形成各种人像图形的水印。

  具体造纸的配方和水印的图案以及其它的防伪措施可以反复实验,当新纸币制作出来后停止发行旧宝钞。

  并在各大行省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