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吴元年 姑苏城破与严家的发展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巷战于万寿寺东街,再次大败,刘毅投降,这一次,张士诚只剩下几名骑兵跟着他成功逃出。

  而此时的姑苏城内,再没有效忠他的兵马了。

  他的妻子刘氏,留下一句“君勿忧,妾必不负君”后,怀抱两个幼子,带着他的妾室与侍女在齐云楼自焚。

  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张士诚绝望了,他试图上吊,但是被降将赵世雄救下,然而这个曾经的私盐贩子,却有一个优点——有骨气。

  对于自己部下的劝降,他用沉默闭目来回答,在被送往应天的途中,他始终绝食,在敌人的大本营里,他奚落了一番相国李善长,随后悬梁自尽,以一个王的方式死去。

  东吴,正式灭亡。

  张士诚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他反复无信、喜好奢侈而又无进取之心,以至于东吴在后期的战事几无胜迹,最后兵败身死,可以说完全是咎由自取。然而他对于吴地百姓的仁义宽厚,却也被世人所铭记。他的墓在苏州斜塘金姬湖畔,人称“张吴王墓”,香火直至民国而不断。

  “十庙钟山黯夕阳,一龛犹自祀张王。行人掬取春泉奠,疑带当年御酒香。”这首诗,彰显着吴人对他们曾经王的怀念,或许他若是生在一个太平盛世,能够造福一方,为一良臣。

  可惜,生在乱世,他的命运便也注定。

  顺便说一句坏了他哥好事的张士信的结局。

  在坑了一把张士诚之后,他毫无自觉地在城头上铺开银椅佳肴享用,就在他手下为他献上一个桃子时,城下的大炮开始了轰鸣。

  脑子被当场炸得稀烂,和桃子混在一起分不清楚。

  ——

  北边打得热闹,在庆元的严家也没有闲着,在严凌的指挥下,他们做出了许多的调整。

  首先,是海贸生意的终结。

  虽然严凌带走了家族的三艘巨舰,但是海上生意利润也是着实动人,后面严家还是从方国珍手里弄来了几艘船,再度开始了远洋的贸易。但是这一次,严凌的态度很坚决:所有船,必须全部卖掉。

  为了这事儿,负责商业的严凌弟弟严克还带着辅助他的三叔千里迢迢跑到应天,想要说服家主改变策略。

  毕竟这属实太离谱了,严家干这行当都有一两百年了,怎么能就这么说废就废。

  在严凌的书房里,两人唾沫横飞,讲述着海贸高额的利润以及为严家带来的种种好处,多的不说,就严凌那亲兵一身豪华盔甲,可不是一般家族装备得起的。

  直到最后,严凌才在无奈之下说出了实情。

  他还专门走到门口,看了看外面,装出一副“兹事重大”的样子把门关紧,才回身,对着被他搞得有些神经紧绷的两人神秘兮兮地轻说道:

  “殿下,很快就要禁海啦!”

  “什么???”两人闻听此言,顿时惊讶得就要跳起来,他们忍不住大声叫道。

  “嘘。轻点!”严凌赶忙做了一个手势,摆出一副“这是内部消息,不可泄露”的模样:“可不能说出去啊,过不了多久,这船可就只能在码头上报废啦!现在卖掉,还能回一口血。”

  “可是自宋以来,海贸已持续数百年,为何,为何……”

  严凌摇了摇头:“殿下之心,我等臣子岂能揣摩?”

  此言一出,两人也不再说话了,天心难测。

  他们对严凌的话自是没有质疑,毕竟对方是吴王的重臣。

  刚刚还满脸不甘的他们,此时脸上已经尽是庆幸。

  “回去就卖掉。”他们这般说道。

  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严凌轻轻叹了口气。

  朱元璋下达“寸板不许下海”的命令,也就在这几年了。

  十庙钟山黯夕阳,一龛犹自祀张王。

  吴中花草怜焦土,海上风云忆故乡。

  霸略已销黄蔡叶,盐徒曾起白驹场。

  行人掬取春泉奠,疑带当年御酒香。

  ——俞国鉴《谒张王庙》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