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5章 江浙军政府的第一批官吏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如几何算术、人文地理之类的,更是鲜有人知。除了少部分结合历史的论述题之外,这些出生地主家的士子读书人们几乎都填不出来。

  在各级官员到任,并且逐渐熟悉了手头上的事务之后,他当即下达了两条命令。

  等到考试结束之时,考生们神态两极分化极为明显。

  考官的效率也挺高,考完之后第十五天,考院的门外就张贴了中试的名单,长长的一大列。

  同时,彻查所有地主土地上的隐户,登记造册,将他们转换为合理合法的佃户。

  他本来就没打算,令他们的人进入他的政府。

  第一条,是确定各个地主的租子税率。此时当地的租子各不相同,有一些的地主,收五成,已经算是良心好的了,甚至还有很多地主将租子收到了七成,家里人口但凡多一些,都活不下去,当年破天王起义的时候,有不少人追随,便是受不了这高昂的租子。

  而严凌便是下令,从今以后,各个地主的租子,一律不许超过三成半,并且一旦遇到灾年与荒年,地主士绅们有义务按照政府的规定,降低租金。

  然而,那些地主士绅们派来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人成功当官。

  这就引得各地的地主士绅很是不满,不过他们却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这個时候军政府中的官职,一半是由家族原有的官吏,比如族老与各镇镇长升任,另一半,便是由考试产生的新官吏担任。

  然而,那些地主士绅,是终究要失望的。

  自然是一无所知。

  还是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的普遍认知之中,那所谓的民,可不是百姓。

  大明朝皇权不下乡可不是闹着玩的,到了县以下,便是宗族力量的天下,县官基本就是和各地的地主士绅进行合作,以达成对县城以外乡镇的统治,这也就导致了各地的地主在乡村范围内,有着很大的权力。

  每一个考院的门外,都拥挤了一大群人,伴随着一张张红榜的张贴,人群中或传来欢呼之声,或垂眸哀叹。

  但是这些人又不甘心空着,于是只能胡乱填写,亦或是结合儒家经典进行长篇大论,希望考官看在字数多的份上,可以给点分数。

  有人看到试卷,都不由地惊呼出声。

  “新的政权刚刚成立,正是缺官之时,此时前往科举,更有可能高中得官,一举进入中枢。”

  “背诵《江浙军政府临时法案》第八大项第七小项,这是什么玩意儿?”

  “造反?怕甚?只是庶子出仕罢了,到时候族内除名,谁能牵扯到我们头上?”

  经过一番填充,本来因为扩张太快而导致官员力量不足,导致对各地统治颇为薄弱的军政府,总算是开始充实了起来。

  然而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严凌要是真心想要拉拢,就算不降低些题目难度,最起码也得公布出去此次考核的内容与朝廷科举有很大区别。如今直接开考,其实就是在坑他们。

  严凌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

  而这两个条令一传下去,顿时便在各地的地主士绅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