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若要官?杀人防火受招安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练出一支精锐,自然不需要太多就足够。

  谭纶也是这个意思,他也想练就一支营兵,严元谟自然也是答应了的。

  至于钱粮,嘉靖给的很充足。严元谟或许是不多的可以在出征之时拿到大笔款项的人,而且沿海富户也有许多愿意出钱,只求赶快将倭寇驱除,不要再耽误他们做生意,因此严元谟的手头极其充裕。

  有钱,那就好办事儿了。

  戚继光、谭纶,再加一个唐顺之,江浙一带的基本防御措施构造完毕,严元谟将沿海划作防区三段,每人分配万人的军队,自己则坐镇杭州,指挥全局。

  至少先要遏制住倭寇那嚣张的气焰!

  这一套办法的效率很高。

  倭寇的入侵再也不似之前那般顺利,保甲制度约束住了不安分的渔民,对于倭寇们而言,大明变成了一个被黑幕笼罩的庞然大物,任何一个地方都随时有可能伸出刀剑,给予他们重创。

  在半年之内,小股进犯的倭寇竟然都被肃清,一次次的攻击在明军的围剿之下,损失惨重却一无所得。

  戚继光和谭纶的新军也小试牛刀了几次,谭纶的手下面对倭寇,歼敌四百,伤亡五十余人,戚继光更夸张,他的营兵甚至打出了一比一百的战损比,几无损伤,这样的练兵手段甚至令严元谟都有些眼馋。

  只是,虽然屡次击败倭寇,但是倭寇的侵袭依然不断,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是一个头啊!

  要知道,每一次动兵,那都是在烧钱啊!

  必须做一个了断了!

  严元谟把目光投到了实力仅次于汪直的倭寇首领,徐海身上。

  ……

  徐海眯着眼睛,听着自己的妻子读着一封书信,那是一名被俘的倭寇带回来的。

  是陈国公、总督江南军务的严元谟的信件,对于此人,徐海也是久闻大名的。

  他在信中规劝徐海带着自己的部下归顺大明,并且许诺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还会给予他官职,这令徐海很是心动。

  只是……万一这是官兵的计策呢?

  他有点吃不准。

  徐海皱着眉头从屋子里走出,在外面来回踱步,却是始终举棋不定。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惹得烦闷的徐海一阵恼火。他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正要开口呵斥,却发现原来是岛上的海盗们在听评书,于是压下性子,走过去打算听一段散散心。

  现在的评书已经成为了大明全民性的一种娱乐活动,海盗们也不例外,岛上甚至还有抓来的说书先生,对他颇为礼遇。

  只听那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口中说道:

  “那宋江得知,喜不自胜,召集众将到聚义厅内,传令道:”

  “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得享荣华富贵,不必日夜忧患也。”

  此时讲的,正是《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荣华富贵……不必日夜忧患……这不正是我心中所求吗?

  徐海听得这一段,顿时心中冒出了这一个念头:

  莫非是天意在暗示我?

  有了这主观的观念之后,再去回想,他越想,越觉得接受是最好的主意。

  若要官?杀人放受招安!

  这水泊梁山的好汉,不就是被皇帝重用,最后一个个封侯拜相吗?

  他想起之前在大明境内的一些山贼,投降大明之后,大多数确实得了一些官位,明朝并没有食言。

  有官位坐,谁愿意每天在海上风餐露宿啊!

  徐海捏紧了拳头,松开,又握紧。

  他终于做下了决定。

  降吧!图一个荣华富贵!

  他没有看到的是,那个被俘放回的倭寇,不知在何时将一块金子放入了说书先生的口袋。

  而严元谟,也很快收到了徐海的回信。

  他笑了,大事成矣!

  其实,就算徐海不同意,他也有别的办法。

  比如……告诉汪直,徐海收到了自己的劝降信,并且已经同意投降,以此来离间两人。

  不过既然他已经同意,那严元谟自然不会去干多余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