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7章 张氏兄弟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用手指头敲了敲龙椅的扶手,说道:

  “爱卿为朕立下这般汗马功劳,朕必须重重赏你。”

  “正好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出缺,元谟,便由你来担任吧!另外再赏赐金银、绸缎等,以表彰你的大功!”

  右都督!二十七岁的朝廷一品大员!

  哪怕在场的都是朝廷大佬,听到皇帝的话语之时也不由地侧目。

  勋贵子弟一般都会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这是惯例。但是这往往都发生是在继承爵位之后,才会一并得到都督府的官位,现在严渊还活着,严元谟就得到了这样的殊荣,可见其本事不凡,而圣恩亦重。

  对于这种情况,群臣在惊讶之余,竟然还隐隐觉得有些——习惯?

  对于小皇帝那独特的宠爱,他们也已经见识过很多次了,不说那二十七岁便统领大军的破格,单说骑马入紫禁、当年那场检阅之中皇帝赐下玉腰带,就已经是人臣所不能及,在场这些人一把年纪了,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

  现在这右都督之职位,竟然看上去,似乎也没那么夸张了?

  谁让他对了皇帝的眼呢?不过也是,长得英俊不说,还有本事,性格也好,身家还清白,这样的人,谁又不喜欢呢?

  众臣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有异议,先不说皇帝正在兴头上,单就说旁边那虎视眈眈的礼部尚书严嵩和吏部尚书严士钟,那就不是他们愿意招惹的。

  严元谟谢恩,他知道皇帝怕是还有事情要和大臣们商议,于是就要退下,不想这个时候嘉靖却阻止了他:

  “不急,元谟,朕还有事要伱去做。”

  “好了,诸位,今天召集大家来,一是为朕的征北大将军庆功,二么,朕也有事与各位相商。”

  朱厚熜摸出几份奏疏,自有宦官接过分发给众人,而此时嘉靖皇帝的脸色也逐渐冷了下来。

  “各位都看看吧。”

  群臣们互相传阅着,那是弹劾的奏疏。

  弹劾的无非只有两人——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

  横行不法,飞扬跋扈,鱼肉百姓……各种罪状,他们兄弟俩全占了,实际上弹劾他们的奏章一直都没有停过。

  只是因为他们的姐姐太后张氏的超然地位,纵然弹劾奏疏许多,无论是正德皇帝还是嘉靖皇帝,对待他们的态度始终是——训斥。碍于张太后的存在,他们也不好干些什么。

  可是这个时候拿出来,是什么意思呢?怕是……嘉靖皇帝,准备动手了!有人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朱厚熜没有开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在场的都是人精,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毕竟是当朝太后的家人,他不好亲自说出口。

  而那两人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人,那群臣自然是没有话说的,在场的臣子们纷纷开口,好似是这个时候突然发现两人的行径似的,弹劾道:

  “陛下,昌国公、建昌伯兄弟二人,仗着外戚的身份为非作歹,京师百姓苦其久矣!若不进行惩戒,我大明律法威严何存?”

  “陛下,臣请惩此二人,减其俸禄,勒令其反省,以示惩戒。”

  而严嵩和严士钟则对视了一眼,严嵩轻轻摇了摇头,严士钟的眼神中已是了然。

  一瞬间,他们已经做出了决定。

  虽然这两人也是勋贵,但是却是最底层的那种,全都是靠着他们的姐姐上位的,本身一点本事都没有,这样的国公与侯爵,但凡是战功封爵的都看不起他们,是从来不把他们当做自己人的。

  而且这两人一点本事没有,只会到处作恶,反而会成为外人攻讦的一个把柄。

  保他们?就算保得下来一次,难道还要次次保吗?为了两个蛀虫,败坏在皇帝内心的形象,可一点也不值。

  于是两人也顺从大流,对皇帝揭露这两兄弟的罪行,他们横行市井久了,那坏事自然是一抓一大把,随口就能说出。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