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 朱高煦:我英武,岂不类李世民乎?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屡次建议,放弃交趾,恢复以往的藩属国统治方式。

  他还不乐意迁都北京,接连几次提出建议,干脆在南京呆着得了,不要修缮北京城了。

  汉王是聪明人,一句“只恐太子登基之后,便迁都回南也”,瞬间就让朱棣脸色铁青,对大胖儿子的好感大打折扣(事实上洪熙皇帝确实动过迁都回南京的念头,太子都已经到南京去了)。

  这么几次搞下来,朱棣当然是愈发不喜欢朱高炽了,再加上汉王长年累月地打小报告,使得太子的形象在永乐心里更加不堪,而太子党的得力干将解缙几人也是先后遭到贬斥,连本来颇受朱棣看重的杨士奇都险些入狱,这更令朱高煦肆无忌惮。

  永乐的纵容,让汉王更加的骄纵,他用大量的金钱结交党羽,时常在公众场合对太子出言不逊,然而这一切朱棣通通不管。

  朱高煦,第一次离太子之位这么近,他终于开始得意妄行。

  他自诩英明神武,于是便在历史书中,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偶像。

  “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

  他多次在公众场合,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汉王爷的本意,应当是朱高炽会如同李建成一样,被他的弟弟踩在脚下,而自己会登上皇位,开创大明的一片新天地。

  但是,类比的时候,也要看清楚状况。

  可怜朱高煦身边的武将都是粗人,也没人给他提个醒。

  要知道李世民他爹的下场,可不见得怎么好啊!

  ……

  “好小子,好小子!自比唐太宗,他算什么东西,竟敢自比李世民?”朱棣很少失态,但是这一回,朱高煦却是彻彻底底地把他惹怒了:“而且朕还在,他大哥还在,便说出这般话来,他这是什么意思!”

  朱棣这些年虽然完成了许多功绩,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不敢与李世民相较,其功绩可能也就他的父亲可以一比。这小子,这般嚣张,岂不令人恼怒?更重要的是现在是汉王夺嫡这个关键的时刻,在这么敏感的时候说出这种话,很难不让人多想。

  你的偶像是李世民?

  那你又会不会像他一样,囚父弑兄?哦,顺便把三弟给一起送下去。

  整挺好,一家人正好全部对应,团团圆圆。

  朱棣最忌讳的,便是有人觊觎这个九五的位置。他之所以连番打压太子,本质上,也是因为太子辅政,势力不可避免地增长,朱棣只是在敲打朱高炽而已,换太子的念头,说实话也淡了。

  朱高煦这般,着实触怒了他。

  严铿坐在对面,面对朱棣的咆哮,脸上也只有苦笑。

  这些年,他已经不再和朱高煦亲近了,而朱高煦,也察觉到了严铿对自己的刻意疏远。

  不过他觉得可能是对方不想卷入太子之争,再加上党羽日渐丰厚,也就随他去了。

  也正因为此,在这种关键性的大问题上,朱棣才会叫来严铿,询问他的意见,因为至少在表面上,他是中立者,他的意见是值得参考的。

  “墨林,朕最近已经很多次听说汉王不法事的传闻了,你说,朕这个儿子,他到底想干什么?”朱棣稍稍平静了一些,但是面上依然满是失望。喝了一口茶水,他对严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几句话落到耳朵里的时候,已经久经政坛的严铿已经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他在不满,不满朱高煦的行径,甚至已经到了厌恶的层次。

  他终于看清了,这个儿子并不像自己,他继承了自己的勇武与阴狠,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低调与对百姓的宽厚,在这一点上,他倒是和自己的二哥(秦王)类似(都是颇为残暴乖戾)。

  严铿敏锐地察觉到,这将是把朱高煦彻底置于死地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往昔情谊之类的,早已经被深深埋在了心底。

  击败朱高煦,让朱高炽登基,最有利于家族的发展。

  而现在,便是完成这最后一击的时刻!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不一会儿便已经想好了说辞。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