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解缙的高光时刻,太子终立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服朱棣。

  直到解缙的出现。

  此时的解缙,是内阁七人组之一,算是朱棣的心腹。

  话说朱棣登基之后,很快便组建了自己的内阁,帮助处理事务,前面的黄淮二人,便是内阁中人。

  解缙便是在那个时候入了内阁,而且他不仅是阁臣,还是永乐大典的主编之一,地位仅次于总览全局的越国公严涯。

  大典在朱棣心中的分量不需多说,他能成为严涯以下地位最高之人,可见朱棣还是很宠幸他的。

  而当朱棣找到他的时候,他的第一句话,也是说朱高炽仁厚,该立他为太子(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朱棣面无表情。

  因为已经不是第一个文臣这么说了,他已经有些免疫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勋贵基本支持朱高煦,而文臣都站在朱高炽一边。

  勋贵不善言辞,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是倾向于朱高煦,没什么好说的。

  文臣们倒是一个个巧舌如簧,但是说来说去,也就是立嫡立长,世子仁厚那一套,他听得可太多了。

  问自己的心腹严铿,这小子平时挺活跃,和朱高煦走得也近,这次却反而一反常态,支持起朱高炽来,倒是令他大跌眼睛。但是问起理由,还是那套嫡长的说辞,没有半点新意。

  这还用你们说吗?我当时起兵的时候,你以为我了解的还不透彻?我要真是因为这个,我还来问你们干嘛?

  唉。他在内心叹了一口气。

  其实他也是知道,大明朝是真的经不起折腾了,朱高炽治国还是很有一套的,让他来,肯定比朱高煦强。但是他的内心,就是很偏向朱高煦,想让他来继承。尤其是看见他,好像看见了曾经的自己一样。

  这般问,其实也是想找一个人,能够彻底地说服自己。

  可惜这帮文臣实在不中用,看来解缙也不例外。

  朱棣默然片刻,就要挥手让他退下。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解缙出乎意料地放了大招。

  只见他猛然从座位上起身,跪倒在地,叩头之后,紧紧盯着朱棣的眼睛,口中说道:

  “好圣孙!”

  朱棣怔了一怔。

  他的脑海里,回想起了那个早慧的孩子,不仅聪慧过人,还相貌可爱,深得他的心思,朱高炽不多的宠幸之中,有一大半是占了他儿子的光。

  想到这个孩子,朱棣的脸上,也不由地露出了笑容。

  他点了点头。

  解缙笑了,终于,一切成为了定局。

  永乐元年七月,朱棣正式下诏,册封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那一天的朝堂之上,朱高煦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虽然被册封为汉王,但是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哪怕党羽遍布朝野,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更恐怖的是,他已经被封到云南,自己的岁数早就已经到了就藩的时候,也就是说,他在南京待不了多久了。

  而一旦离开权力中心,那么他必然将失去最后翻盘的机会。

  必须得想个办法留在京师。

  朱高煦这般想到,他还不打算放弃。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