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1章 光明_大明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棣复又问道。

  金幼孜犹豫了刹那,答道。

  “一个回合。”

  “嗯?”

  见朱棣有些不理解,金幼孜连忙解释道:“高逊志辩经素以犀利敢言,一针见血而闻名,从来都是一合定胜负,要么胜要么败,很少有拖到两个回合以后的。”

  金忠附和道:“臣也听说过,高逊志辩经向来是以速度取胜,从不给对手任何机会,只要让他抓住一丝破绽,必定能将敌方置于死地。”

  朱棣恍然,点头赞同道:“若是这般,那今天倒是好看了。”

  确实,朱棣的脸色下一瞬就变得很好看了。

  擂台上,高逊志上来就放自爆式大招。

  “天下唯有一理,故推至四海而难,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代不易之理。

  汉虽不能复三代之治,然犹尊君卑臣,敦尚名节。

  然魏晋以降风俗日坏,叛君不以为耻,犯上不以为非,可谓惟利是从,不顾名节,以至于有唐之衰。”

  基本不怎么需要翻译,高逊志的意思就是说,天下的道理就是礼义,这是三代开始就明白的,汉朝虽然不如三代,但做的还不错,魏晋以来越来越垃圾,风气越来越败坏,所以有了唐朝的衰落。

  也就是说,按照从三代到汉唐的历史经验教训,如果不讲礼义和三纲五常这些东西,社会风气的败坏是必然的,所以治理天下必须以礼义为先,强调伦理道德在治国过程中的作用。

  单独从这些话来看,高逊志说的没什么问题。

  但卓敬的嘴唇一直在无声地示意高逊志。

  “.别说了.别说了。”

  然而跪坐在当面的高逊志却丝毫不以为意,继续朗声说道。

  “自李世民以来,不复论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循循然中唐凌夷,之于五代,天下荡然,兵强马壮者王之,莫知礼义为何物矣。”

  在卓敬凌乱的眼神中,高逊志完成了绝杀。

  “国家之治乱本于礼,夫治天下之具,孰先于礼义者?”

  卓敬起身,干脆利落地说道。

  “——我认输。”

  随后拱了拱手,头也不回地走下擂台去,一秒都不想多待,一句评论都不想发表。

  果然是一个回合定胜负。

  严格地来说,击败卓敬不是高逊志,而是朱棣。

  高逊志敢说这话,属于是为了赢连命都不要了。

  台下的众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连哗然都没有,这么多人的现场,竟然静悄悄到只有呼吸声,夸张点说,落针可闻。

  这时候大家关心的不是自己赔钱赚钱,而是永乐帝会不会恼羞成怒杀人。

  当然了,台下没人敢抬头,去窥探旁边二楼窗户后面“皇帝”的脸色。

  但“皇帝”此时已经快急哭了。

  “父皇,要杀要剐您说句话啊。”穿着朱棣龙袍的朱高燧不敢回头,小声说道。

  “砰”

  朱棣把桌案上的杯盏茶水全部扫落在地。

  他跟他爹一样,从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