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6章 下课_大明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熹等理学家们,先觉得‘集义’重要,能解释理学工夫论,但光是一个‘集义’却不太够用,于是按着‘义’这个字,去散发搜寻相关的其他理论依据,就找到了‘敬’,属于是先射箭再画靶子。

  二程尤其是程颐的确非常注重对‘集义’的阐发,正是在他的吸纳下,‘集义’与‘敬’一起构成了其整个工夫论体系的内外两个重要方向。

  ——————

  好,相信看到这里,虽然只有两个关键词,但对于姚广孝特训内容的理学工夫论方面,大多数理解能力和学识水平处于中位数的穿越者已经懵了。

  但是前世作为省级优秀高校教师的姜星火却没有,因为非常善于学习理解的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理学工夫论最核心、最精髓的部分。

  程颐基于‘敬’和‘集义’,认为学工夫在于“进学则在致知”,而朱熹这人,你甭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但单说做学问,尤其是给理学的理论殿堂的最后那几块砖瓦补上,把外面的彩绘描的漂亮,其人确实做的不错。

  朱熹对集义与程颐所言“致知穷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辨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敬’是道德精神的持续涵养与提高,‘集义’则是道德行为的践履与累积,在这里,‘敬’与‘集义’互渗融通、相辅相成,所谓“敬义夹持,循环无端”。

  ——好一个“敬义夹持,循环无端”!

  不明白这八个字不要紧,当时姜星火也不理解,但姜星火前几天的时候,又翻了翻陆九渊的理论,他的脑海里,却是直接划过了一道明亮无比的闪电。

  在那一刹那,姜星火悟了。

  因为他终于明白这八个字,如果没有他的干预,再过上百年会演变成什么。

  “知行合一,以致良知”!

  “敬义夹持,循环无端”换言之就是“知行夹持,循环无端”,再加上“以致良知”。

  【知行夹持,循环无端,以致良知】

  当这后十二字真言凑齐的时候,姜星火终于拿到了能在这个世界,从理学理论中阐释,并且能完美对抗理学工夫论的神兵利器。

  翻译翻译这十二字真言什么意思?

  何谓‘知’?调查也!

  何谓‘行’?实践也!

  换句话说,那就是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反复循环,最终达到真理。

  这就是他姜星火的‘工夫论’。

  ——————

  必要的回忆杀结束。

  回到当下,姜星火等士子们停止了讨论,方才缓缓开口诱导道。

  “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敬’和‘集义’,不见得一定是二分的?”

  见众人一片茫然,骑驴士子郑汉卿平日里看的书多些,此时却是开口说道:“陆九渊曾言: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此吾之本心,国师莫非是这个意思?”

  听了这话,众人颇为不以为然,陆九渊的理论,在现在可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