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章 完美的计划_大明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大将军对日本人的风俗人情、精神特质,似乎都非常了解。

  这让古剑妙快不由地在心底打起鼓来。

  明国,是有备而来!

  而这位大将军是如此地不好对付,又如此地客气,显然,这其中一定是有蹊跷的。

  否则如何解释,在明国一人之下的权势人物,想来即便不如幕府将军架空天皇这般威风,也是能统兵数十万一言而决的帅臣,为什么会对日本这个在明国人眼里的撮尔小国这么了解,又这么客气呢?

  须知道,古剑妙快在游历大明的时候,当别人知道他日本人的身份时,即便嘴上不说什么,眼中也会微不可查地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在大明眼中,尤其是大明的权贵眼中,日本那就是化外之地。

  谁会特意去研究化外之地的历史、民俗、人性?

  答案唯有一个,明国要对日本动手了!

  这不是日本杞人忧天,这种事在一百多年前元朝就干过,还不止一次。

  日本人很清楚,他们距离华夏,并没有想象中遥远。

  如果大明借道朝鲜,陆路距离日本只有一个海峡的距离。

  如果大明的水师从宁波等港口出发,到平户港也就是最多三天的时间。

  而“元寇来袭”这种灭国之战的阴影,也一直笼罩在日本人的头上。

  所以,思考完毕的古剑妙快,在无形中已经增添了不少心理压力。

  看着满屋用竹竿夹着的对联、诗词,李景隆好奇问道。

  “法师所写,是日本的文学,还是在大明时学习的?”

  “乃是五山汉学。”

  古剑妙快给李景隆解释了一番,李景隆方才明白过来。

  日本的文化,自从平安时代以公卿为中心的儒学式微以后,代之而起的就是以五山禅僧为中心的禅林儒学。

  所谓“五山”,便是日本模仿南宋官寺制度建立的禅宗寺院体制,包括镰仓五山、京都五山以及京都南禅寺,共十一座禅寺,合成“五山十刹。”

  嗯,十刹有十一座,很合理吧?

  因佛教经典都是以汉文书写,所以汉学乃成为僧侣的必修课程。然而这一时期的汉学,乃是以探讨性理之学的宋学为主。禅林的日用文书多用汉字骈文体,这种骈俪体的四六文,经常要引经据典,除引用禅宗语录外,还引用大量儒典、诸子百家乃至中国文学作品。

  要应付五山的日常生活,禅僧不仅要学会写四六骈文,还要熟记许多华夏经典。

  因此,五山汉学空前兴隆。当时五山禅林颇与中国相似,尤崇尚华风生活,其所撰的诗文也有与元明文人并驾齐驱者。

  李景隆看着这位他情报中幕府将军的智囊,爽朗地笑了。

  “我这里还有几幅前人真迹,回头便让仆人送到法师的禅寺里。”

  古剑妙快犹豫刹那,说道:“那便谢谢大将军阁下的好意了。”

  废话聊得差不多了,双方终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