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6章】 暗流涌动_霸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就在慎到谋划着算计吴狄的同时,在上将军田忌的府邸之内,一脸沮丧的卫鞅正在收拾衣物书卷,准备离开齐国。

  孙面色阴冷地坐在轮椅上,不但不加劝慰,反倒是调侃道:“也好,师弟意欲游学天下,堪舆风物,假以时日,当有所得。”

  卫鞅垂头丧气,却是将手中的一卷竹简一放,叹气道:“师兄,鞅欲归鬼谷。”

  “归鬼谷?”孙听了竟是一笑,道:“归鬼谷做甚?恩师日前复信为兄,于月前离开鬼谷云游天下去也,便是为兄,现下也不知恩师身在何方。”

  卫鞅闻言一叹,却是问道:“求师兄教我,法家学说,当真如公子狄所说那般不堪么?”

  孙听来,却是语气深沉的道:“治国之道,惟法是从,甚难也!举国上下,法无二出,则更是难上之难!庶民、士人、官吏、国君,各行其法尚且可为!如若通行一法,则必然乱政、乱法,当真或有乱法害民之虑。为兄修习兵家,兵家亦有治国之道,然则兵无常势,国无长治,国政当以形势而变更,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法家根本之道并无不妥!”孙娓娓道来,既是十分肯定吴狄的乱法恶政说,又对法家的中心思想抱有褒义,却是被吴狄辩论当中的逻辑陷阱给套了进去。

  (“兵无常势,国无长治。”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卫鞅听闻,也是思索良久,最后却是突然眼前一亮,开悟道:“天下并无通行万世之法。故才有时法时效,因地、因势、因事而制宜礼法,才是法家法治之根本。然则。君权一日不破,国族一日不迭,庶民、士人、官吏一日不平等,以法家法治之学治国,当真不可行!未曾想,这公子狄,却是早已看破此点,果真当世奇才也!”

  听的卫鞅开悟之语,孙也是茅塞顿开。萦绕在心头的逻辑怪圈也是不刃而自解。欲行法治,必先破君权,只有破了君权。这君权之下的官宦、士大夫阶级与庶民之间的壁垒才能破除,只有这样才能推行法治。使得上下一体,共同遵守律法。

  而在此之前,法家的主要施政纲领。还是以巩固君权。围绕在君王身边向君王之下的各个阶级施以法治。法家三派之中的势治和术治便是如此。却从未想过只有打破君权的特权统治地位,才能真正地实行法治。使得天下一心,士庶一体。

  然而,若是破除了君权,国何以为国呢?难道反而去实行上古尧舜禹三代禅让制度?可人性本恶,人皆有私利私心,国之公器,早就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氏族根系,王位也是父传子,子传孙,如何能让这些掌握了国家公器的氏族国冑心甘情愿地将王位传给贤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