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章 终赴秋闱考科举Ⅰ_红楼之凌云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们常说酸秀才,却称举人为举人老爷,从称呼中就可以看出这两者的区别。

  秀才只是脱离了徭役,而成为举人才是跨越阶层的起点。所以乡试是科举考试中,人数最多,竞争压力最大的一场。

  怪不得景恒在没有获得拔贡资格后,众人的一顿看衰。

  但其实也是一种机会,朝堂更看重每一场考试都下场应试考出来的仕子,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每一个参加科举的考生都期待未来高官厚禄,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快感。

  但在跃进公门之前,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乃至是自尊上,都要经历一段考验。

  每人都暗自打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是成功道路上的一道坎罢了

  当然了,这是那些及第考生的看法,因为科举成为他飞黄腾达的起点,所以必会将其视为人生的普通经历。

  而落第者则因为付出毕生心血,却没有一点回报,反倒一生潦倒困苦,挂着酸秀才的名号潦倒地度过一生。

  落地的考生往往会将科举生活作为人生经历的最大伤痛,对其仇恨无比。

  景恒可不想当个酸秀才。

  科举考试没有特权,每个人都必须规规矩矩的排队,搜身检查。

  科举虽然历代查禁很严,却依然会有少数考生,不顾名节和人格,想尽办法去作弊,其中‘怀挟’便是屡禁不止的一招。

  说通俗点便是夹带,主要是夹带一些用蝇头小楷写成的经书,也有请人在外面写好的文章,同样用小楷写在纸片上,名曰小卷,隐匿在身上或考篮中,带进考场去。

  一旦材料带进去了,事情便好办了。

  因为乡试考试是在号舍中,也就是每人都在单独的小房间里,吃喝拉撒睡,纵然有巡检的兵丁,但三天时间也总能找到机会作弊。

  于是历代规定,搜检怀挟每次考试入场前都要进行搜检,搜检官要将问题考生的姓名记下来,并将其揪出场,取消考试资格,上报户籍处的学政司,取消功名。

  所以在入场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搜身检查。

  尤其是到大乾,太祖皇帝首次制订了严厉的惩罚制度,被查出的考生要在考场外游街示众。一般被游街的考生,一般都会变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

  但就像斩不尽的贪官污吏一般,再严厉的惩罚,也无法让心术不正的考生望而却步,怀挟之风难禁,朝廷只得一次次重申加强搜检,加重惩罚力度。

  景恒淡定地排着队,忽地听到前面的兵丁大喊一声。

  “十人一行贴墙站好!”

  随着搜检官一声令下,众考生便纷纷起立,光脚穿着内衣,手里拿着衣袜,排着队站在甬道里。

  每一位考生由两名搜检军搜身,从头到脚,仔细搜查,那些官员们则紧紧盯着,以防有什么纰漏。这些人的检查极为严苛,上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