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17 剑非万人敌-1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的女子的节日,有讲究的人家,后院都摆着供桌祭祀织女娘娘。

  未婚夫妻暗送秋波。旁边的诸人,都看在眼中,笑在心里。

  在李府安顿下来之后,赵行德翌日便登门拜访座师,晁补之之子晁少辅在他赴河北之时恰好调回京师,担任了京畿中牟县主簿,从边地调到京畿,实则是升了。赵行德也与晁少辅在河北缘悭一面,此番在汴京见着,谈起河北之事,都很是唏嘘。晁少辅原先驻地便在高阳关道,故旧袍泽,大都为国捐躯,令他扼腕不已。

  “这本书当真是你所做么?”晁补之拿出印制简陋的《河间英烈传》问道。

  “正是学生所做,教河间军卒识字之用,不想怎么便流传了出去。”赵行德道。刚开始的字本如果是淡而无味稀粥的话,现在所用的便是行军时添加了各种调料的辣煮汤羹,但显然很不和许多老人家的胃口,连最支持他的朱森和张炳等,都大摇其头。

  晁补之沉默了片刻,赵行德心中惴惴,对晁补之的意见,他还是格外重视的,便问道:“恩师觉得可有不妥么?”

  晁补之一愣,回过神来,摆手道:“没有什么,一时想起了些往事。你能俯下身段,脚踏实地的做事,很不错。”

  赵行德走后,晁补之在书房中坐了片刻,取出一本书册,印制的字体很大,不甚精美,翻开看时,里面尽是些缺笔少画的文字,但都能勉强辨认,反复只用三百个常字行文,所述农时税赋律法之类,皆关中陇右一带的方言,浅显易通。

  反复对比赵行德所做的与这小册子的异同,晁补之正待将书册放好,家人来禀,故人萧并来访。

  晁补之叹了口气,命人带他到书房来见。

  萧并面容清朗,身着儒袍,腰缠玉带,举手抬足间,都一派儒雅斯文,但晁补之却知道此人的根底,他祖上乃辽国后族人,一场大变故之后举家逃入夏国,已历数代,坐卧起居与汉人无有不同,平常以中国人自居,连契丹话都不会说了。深得夏国丞相府的重视,并委以国使之任,常年在汴京走动于公卿之门,表面上游说朝廷重臣结好夏国,暗地里还做了些什么,就不为人知了。

  “无咎兄,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萧并笑着拱手道,随意坐了下来,仿佛前两天才刚刚来过一般。

  晁补之站起身形来拱手道,“萧国使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有何贵干?”挥手止住家仆退出,让他便在书房内招待。

  这一举动让萧并脸上微微显出尴尬之色,叹道:“无咎兄未免太过小心,今时不同往日。”他心里微微觉得愧疚,住口不言。

  晁补之脸色变冷,哼了一声。他与萧并原本是夏国学士府中的好友,自夏归宋之后,萧并不久便荣任国使来到汴京,三番四次与他宴饮交往,晁补之

  请收藏:https://m.bqq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